Mobile hanidae.com

현재 사용자 : 216

   



  Follow hanidaedotcom on Twitter
 
작성일 : 02-08-27 19:28
五運行大論篇 第六十七 오운행대론편 제육십칠
 글쓴이 : 우종호 (203.♡.228.121)
조회 : 14,959   추천 : 18   비추천 : 0  
第一章
黃帝坐明堂, 始正天綱, 臨觀八極, 考建五常, 請天師而問之.
      曰 論言天地之動靜, 神明爲之紀; 陰陽之升降, 寒暑彰其兆.
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 夫子之所言, 正五氣之各主歲爾, 首甲定運,  余因論
之.
鬼臾區曰 \"土主甲己, 金主乙庚, 水主丙辛, 木主丁壬, 火主戊癸.
子午之上, 少陰主之;
丑未之上, 太陰主之;
寅申之上, 少陽主之;
卯酉之上, 陽明主之;
辰戌之上, 太陽主之;
巳亥之上, 厥陰主之.\"  不合陰陽, 其故何也?
   伯曰 是明道也, 此天地之陰陽也.
夫數之可數者, 人中之陰陽也, 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
夫陰陽者, 數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數之可千, 推之可萬,  天地陰陽者, 不以
數推, 以象之謂也.
第二章
    帝曰 願聞其所始也.
   伯曰 昭乎哉, 問也!
臣覽≪太始天元冊≫文,
丹天之氣, 經于牛女戊分;
 天之氣, 經于心尾己分;  
蒼天之氣, 經于危室柳鬼;
素天之氣, 經于亢 昴畢;
玄天之氣, 經于張翼婁胃.
所謂戊己分者, 奎?偕角σ? 則天地之門戶也.
夫候之所始, 道之所生, 不可不通也.
第三章
    帝曰 善.  論言\"天地者, 萬物之上下; 左右者, 陰陽之道路\",  未知其
所謂也.
   伯曰 所謂上下者, 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
    左右者, 諸上見厥陰, 左少陰, 右太陽;
                見少陰, 左太陰, 右厥陰;
                見太陰, 左少陽, 右少陰;
                見少陽, 左陽明, 右太陰;
                見陽明, 左太陽, 右少陽;
                見太陽, 左厥陰, 右陽明.   所謂面北而命其位, 言其見
也.

    帝曰 何謂下?
   伯曰 厥陰在上, 則少陽在下, 左陽明, 右太陰;
少陰在上, 則陽明在下, 左太陽, 右少陽;
太陰在上, 則太陽在下, 左厥陰, 右陽明;
少陽在上, 則厥陰在下, 左少陰, 右太陽;
陽明在上, 則少陰在下, 左太陰, 右厥陰;
太陽在上, 則太陰在下, 左少陽, 右少陰.  所謂面南而命其位, 言其見也.
上下相 , 寒暑相臨, 氣相得則和, 不相得則病.
    帝曰 氣相得而病者, 何也?
   伯曰 以下臨上, 不當位也.

    帝曰 動靜何如?
   伯曰 上者右行, 下者左行, 左右周天, 餘而復會也.
    帝曰 余聞鬼臾區曰 應地者靜.
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 不知其所謂也.  願聞何以生之乎?
   伯曰 天地動靜, 五行遷復, 雖鬼臾區其上候而已, 猶不能 明.
夫變化之用, 天垂象, 地成形, 七曜緯虛, 五行麗地.
地者, 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
虛者, 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
形精之動, 猶根本之與枝葉也.
仰觀其象, 雖遠可知也.
第四章
    帝曰 地之爲下, 否乎?
   伯曰 地爲人之下, 太虛之中者也.
    帝曰 馮乎?
   伯曰 大氣擧之也.  燥以乾之, 暑以蒸之, 風人之, 濕以潤之,  寒以
堅之, 火以溫之.
故風寒在下, 燥熱在上, 濕氣在中, 火遊行其間, 寒暑六入,  故令虛而化生
也.
故燥勝則地乾, 暑勝則地熱, 風勝則地動, 濕勝則地泥, 寒勝則地裂,  火勝
則地固矣.
第五章
第一節
    帝曰 天地之氣, 何以候之?
   伯曰 天地之氣, 勝復之作, 不形於診也.
≪脈法≫曰 \"天地之變, 無以脈診\", 此之謂也.
    帝曰 間氣何如?
   伯曰 隨氣所在, 期於左右.
    帝曰 期之奈何?
   伯曰 從其氣則和, 違其氣則病, 不當其位者病, 迭移其位者病, 失守其
位者危,
尺寸反者死, 陰陽交者死.
先立其年, 以知其氣, 左右應見, 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
第二節
    帝曰 寒暑燥濕風火, 在人合之奈何?  其於萬物何以生化?
   伯曰 東方生風, 風生木, 木生酸, 酸生肝, 肝生筋, 筋生心.
其在天爲玄, 在人爲道, 在地爲化.
化生五味, 道生智, 玄生神, 化生氣.
神在天爲風, 在地爲木, 在體爲筋, 在氣爲柔, 在藏爲肝.
在性爲暄, 其德爲和, 其用爲動, 其色爲蒼, 其化爲榮, 其蟲毛,
其政爲散, 其令宣發, 其變 拉, 其 爲隕, 其味爲酸, 其志爲怒.
怒傷肝, 悲勝怒; 風傷肝, 燥勝風; 酸傷筋, 辛勝酸.
第三節
南方生熱, 熱生火, 火生苦, 苦生心, 心生血, 血生脾.
其在天爲熱, 在地爲火, 在體爲脈, 在氣爲息, 在藏爲心.
其性爲暑, 其德爲顯, 其用爲躁, 其色爲赤, 其化爲茂, 其蟲羽,
其政爲明, 其令鬱蒸, 其變炎 , 其 燔 , 其味爲苦, 其志爲喜.
喜傷心, 恐勝喜; 熱傷氣, 寒勝熱; 苦傷氣, 鹹勝苦.
第四節
中央生濕, 濕生土, 土生甘, 甘生脾, 脾生肉, 肉生肺.
其在天爲濕, 在地爲土, 在體爲肉, 在氣爲充, 在藏爲脾.
其性靜兼, 其德爲濡, 其用爲化, 其色爲黃, 其化爲盈, 其蟲 ,
其政爲謐, 其令雲雨, 其變動注, 其 淫潰, 其味爲甘, 其志爲思.
思傷脾, 怒勝思; 濕傷肉, 風勝濕; 甘傷脾, 酸勝甘.
第五節
西方生燥, 燥生金, 金生辛, 辛生肺, 肺生皮毛, 皮毛生腎.
其在天爲燥, 在地爲金, 在體爲皮毛, 在氣爲成, 在藏爲肺.
其性爲?, 其德爲淸, 其用爲固, 其色爲白, 其化爲斂, 其蟲介,
其政爲勁, 其令霧露, 其變肅殺, 其 蒼落, 其味爲辛, 其志爲憂.
憂傷肺, 喜勝憂; 熱傷皮毛, 寒勝熱; 辛傷皮毛, 苦勝辛.
第六節
北方生寒, 寒生水, 水生鹹, 鹹生腎, 腎生骨髓, 髓生肝.
其在天爲寒, 在地爲水, 在體爲骨, 在氣爲堅, 在藏爲腎.
其性爲凜, 其德爲寒, 其用爲藏, 其色爲黑, 其化爲肅, 其蟲鱗,
其政爲靜, 其令霰雪, 其變凝冽, 其  雹, 其味爲鹹, 其志爲恐.
恐傷腎, 思勝恐; 寒傷血, 燥勝寒; 鹹傷血, 甘勝鹹.
第七節
五氣更立, 各有所先, 非其位則邪, 當其位則正.
    帝曰 病之生變何如?
   伯曰 氣相得則微, 不相得則甚.
    帝曰 主歲何如?
   伯曰 氣有餘, 則制己所勝, 而侮所不勝;
其不及, 則己所不勝, 侮而乘之, 己所勝, 輕而侮之.
侮反受邪, 侮而受邪, 寡於畏也.
    帝曰 善.

공유하기

 
 

 
Total 81
번호 제   목 글쓴이 날짜 조회 추천 비추천
81 解精微論篇 第八十一 해정미론편 제팔십일 (3) 우종호 08-27 21135 20 0
80 方盛衰論篇 第八十 방성쇠론편 제팔십 우종호 08-27 16606 19 0
79 陰陽類論篇 第七十九 음양류론편 제칠십구 우종호 08-27 14765 18 0
78 徵四失論篇 第七十八 징사실론편 제칠십팔 우종호 08-27 14713 16 0
77 疏五過論篇 第七十七 소오과론편 제칠십칠 우종호 08-27 14660 20 0
76 示從容論篇 第七十六 시종용론편 제칠십육 우종호 08-27 14997 18 0
75 著至敎論篇 第七十五 저지교론편 제칠십오 우종호 08-27 14014 17 0
74 至眞要大論篇 第七十四 지진요대론편 제칠십사 우종호 08-27 16714 18 0
73 本病論篇 七十三 본병론편 칠십삼 우종호 08-27 14317 19 0
72 刺法論篇 第七十二 자법론편 제칠십이 우종호 08-27 14026 16 0
71 六元正紀大論篇 第七十一 육원정기대론편 제칠십일 우종호 08-27 15242 15 0
70 五常政大論篇 第七十 오상정대론편 제칠십 우종호 08-27 14650 18 0
69 氣交變大論篇 第六十九 기교변대론편 제육십구 우종호 08-27 14638 18 0
68 六微旨大論篇 第六十八 육미지대론편 제육십팔 우종호 08-27 14420 18 0
67 五運行大論篇 第六十七 오운행대론편 제육십칠 우종호 08-27 14960 18 0
66 天元紀大論篇 第六十六 천원기대론편 제육십육 우종호 08-27 12496 18 0
65 標本病傳論篇 第六十五 표본병전론편 제육십오 우종호 08-27 11602 18 0
64 四時刺逆從論篇 第六十四 사시자역종론편 제육십사 우종호 08-27 12284 18 0
63 繆刺論篇 第六十三 무자론편 제육십삼 우종호 08-27 12449 17 0
62 調經論篇 第六十二 조경론편 제육십이 (1) 우종호 08-27 12684 16 0
61 水熱穴論篇 第六十一 수열혈론편 제육십일 우종호 08-27 11836 1 0
60 骨空論篇 第六十 골공론편 제육십 우종호 08-27 11978 1 0
59 氣府論篇 第五十九 기부론편 제오십구 우종호 08-27 11468 2 0
58 氣穴論篇 第五十八 기혈론편 제오십팔 우종호 08-27 11776 1 0
57 經絡論篇 第五十七 경락론편 제오십칠 우종호 08-27 11592 2 0
56 皮部論篇 第五十六 피부론편 제오십육 우종호 08-27 11548 2 0
55 長刺節論篇 第五十五 장자절론편 제오십오 우종호 08-27 11702 1 0
54 鍼解篇 第五十四 침해편 제오십사 우종호 08-27 12211 2 0
53 刺志論篇 第五十三 자지론편 제오십삼 우종호 08-27 11229 2 0
52 刺禁論篇 第五十二 자금론편 제오십이 우종호 08-27 11622 2 0
51 刺齊論篇 第五十一 자제론편 제오십일 우종호 08-27 11087 2 0
50 刺要論篇 第五十 자요논편 제오십 우종호 08-27 11422 2 0
49 脈解篇 第四十九 맥해편 제사십구 우종호 08-27 11635 1 0
48 大奇論篇 第四十八 대기론편 제사십팔 우종호 08-27 11317 2 0
47 奇病論篇 第四十七 기병론편 제사십칠 우종호 08-27 11311 1 0
46 病能論篇 第四十六 병능론편 제사십육 우종호 08-27 11500 2 0
45 厥論篇 第四十五 궐론편 제사십오 우종호 08-27 11777 1 0
44 論篇 第四十四 위논편 제사십사 우종호 08-27 11496 1 0
43 痺論篇 第四十三 비론편 제사십삼 우종호 08-27 12397 1 0
42 風論篇 第四十二 풍론편 제사십이 우종호 08-27 11839 1 0
41 刺腰痛篇 第四十一 자요통편 제사십일 우종호 08-27 11883 1 0
40 腹中論篇 第四十 복중론편 제사십 우종호 08-27 11319 2 0
39 擧痛論篇 第三十九 거통론편 제삼십구 우종호 08-27 12702 1 0
38 論篇 第三十八 해론편 제삼십팔 우종호 08-27 11705 2 0
37 氣厥論篇 第三十七 기궐론편 제삼십칠 우종호 08-27 11165 2 0
36 刺栖篇 第三十六 자학편 제삼십육 우종호 08-27 11974 2 0
35 栖論篇 第三十五 학론편 제삼십오 우종호 08-27 11291 1 0
34 逆調論篇 第三十四 역조론편 제삼십사 우종호 08-27 11542 2 0
33 評熱病論篇 第三十三 평열병론편 제삼십삼 우종호 08-27 11546 2 0
32 刺熱篇 第三十二 자열편 제삼십이 우종호 08-27 11754 2 0
31 熱論篇 第三十一 열론편 제삼십일 우종호 08-27 12290 1 0
30 陽明脈解篇 第三十 양명맥해편 제삼십 우종호 08-27 11550 2 0
29 太陰陽明論篇 第二十九 태음양명론편 제이십구 우종호 08-27 11981 1 0
28 通評虛實論篇 第二十八 통평허실론편 제이십팔 우종호 08-27 11634 1 0
27 離合眞邪論篇 第二十七 이합진사론편 제이십칠 우종호 08-27 11665 2 0
26 八正神明論篇 第二十六 팔정신명론편 제이십육 우종호 08-27 12388 2 0
25 寶命全形論篇 第二十五 보명전형론편 제이십오 우종호 08-27 12470 1 0
24 血氣形志篇 第二十四 혈기형지편 제이십사 우종호 08-27 12156 1 0
23 宣明五氣篇 第二十三 선명오기편 제이십삼 우종호 08-27 12892 2 0
22 藏氣法時論篇 第二十二 장기법시론편 제이십이 우종호 08-27 13478 2 0
21 經脈別論篇 第二十一 경맥별론편 제이십일 우종호 08-27 13173 2 0
20 三部九候論篇 第二十 삼부구후론편 제이십 우종호 08-27 12075 2 0
19 玉機眞藏論篇 第十九 옥기진장론편 제십구 우종호 08-27 11631 2 0
18 平人氣象論篇 第十八 평인기상론편 제십팔 우종호 08-27 12460 1 0
17 脈要精微論篇 第十七 맥요정미론편 제십칠 우종호 08-27 13810 2 0
16 診要經終論篇 第十六 진요경종론편 제십육 우종호 08-27 12213 2 0
15 玉版論要篇 第十五 옥판론요편 제십오 우종호 08-27 13682 1 0
14 湯液 醴論篇 第十四 탕액료례론편 제십사 우종호 08-27 12202 2 0
13 移精變氣論篇 第十三 이정변기론편 제십삼 우종호 08-27 14136 2 0
12 異法方宜論篇 第十二 이법방의론편 제십이 우종호 08-27 13253 2 0
11 五藏別論篇 第十一 오장별론편 제십일 우종호 08-27 14050 2 0
10 五藏生成篇 第十 오장생성편 제십 우종호 08-27 13559 2 0
9 六節藏象論篇 第九 육절장상론편 제구 우종호 08-27 14015 2 0
8 靈蘭秘典論篇 第八 영란비전론편 제팔 우종호 08-27 15542 2 0
7 陰陽別論篇 第七 음양별론편 제칠 우종호 08-27 13408 2 0
6 陰陽離合論篇 第六 음양리합론편 제육 우종호 08-27 12641 2 0
5 陰陽應象大論篇 第五 음양응상대론편 제오 연어대갈 08-27 18792 5 0
4 金궤眞言論篇 第四 금궤진언론편 제사 우종호 08-27 13336 2 0
3 生氣通天論篇 第三 생기통천론편 제삼 우종호 08-27 13192 2 0
2 四氣調神大論篇 第二 사기조신대론편 제이 우종호 08-27 13322 4 0
1 上古天眞論篇 第一 상고천진론편 제일 우종호 08-27 16150 4 0
 
 
and or
 

  수험생 게시판
   의외로 잘 주는 유부녀 많습니다
   꿀팁. 일반인 쉽게 따먹는 방법


right





                                                                                     개설취지 | 자주하는 질문 | 개인정보 취급방침 | 제휴문의
                                                                                  Copyright ⓒ hanidae.com haniW.com . All rights reserved.